那条活蹦乱跳的鱼欢唱好日子本报记者 蔡亮/文 陈立波/摄 通讯员 董善明
2005年12月29日,阴有小雨,一个寒冷而潮湿的冬日;临海市杜桥镇推船沟村,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村落。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5年2月4日,一个相似的冬日。就在这一天,在2004年“云娜”台风中受灾的推船沟村灾民们,冒着寒风和细雨,欢天喜地地搬进了重建后的新居——温馨家园。 推船沟村是2004年“云娜”台风的重灾区之一,全村共有60户、150间民房完全倒塌,86间民房严重受损,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。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,为倒房户重建的38幢新居,在短短的100多天时间里拔地而起,让灾民们在鸡年的春节前搬进了新居。当时,本报记者赶到现场,感受了他们的喜悦;如今,他们的生活还好吗? 走进温馨家园,记者尚且停留在去年2月4日的记忆立刻被拉回现实——杂乱堆放的建材、坎坷泥泞的小道早已被整齐划一的别墅式住房、宽畅平整的水泥路面和遍布全村的绿化带替代。一位骑着摩托车的村民匆匆驶向村口,几名妇女忙着在屋外洗晒衣物,不少孩子则开心地奔跑玩耍…… 村民王素英正在家门口整理网具。见记者到来,她乐呵呵地把记者让进家中参观。只见客厅里铺设了崭新的地砖,墙壁粉刷一新,家用电器也一应俱全。王素英告诉记者,乔迁新居后,一家人重新开始了生产生活。丈夫陈敏坤今年靠捕捞赚了不少钱,全家生活蒸蒸日上。 村干部陈桂连告诉记者,像王素英这样的家庭在村里不在少数。“咱们村本来就是个历史悠久的渔业村,目前共有渔船34条。新房落成后,村民没了后顾之忧,更加能放开胆子大干了。今年我们村渔业生产的总收入达到4000多万元。平均下来,每个劳动力能分红3万多元。” “云娜”台风到来时,村干部把84岁的老太项玉香从家中背了出来,但房子倒塌让老人一家的财物损失惨重。今年搬到新居后,项老太的生活终于稳定下来。“不怕台风了。”面对记者的镜头,老人家笑得合不拢嘴。项老太的儿子陈永贵在村委和镇政府的帮助下,今年贷款承包了20亩地种植西兰花和白菜花。年底西兰花和白菜花的行情看涨,每公斤能卖到2到3块钱。陈永贵说:“今年几次台风也很厉害,种下去的菜损失很大。不过从行情来看,还是能够赚钱的。” 中午时分,不少村民吃过中饭都出来散步聊天。村里的小河边,一位村民正在悠闲地垂钓。“这么冷的天,能钓到鱼吗?”记者有些怀疑。“能钓到!”这位村民的话音未落,只见钓竿一抬,一条亮晶晶的小鱼果然上钩了,引得一旁观看的人们一阵欢呼。此情此景,记者不禁突发奇想:这条活蹦乱跳的鱼,不正是推船沟村村民生活年年有余的象征吗? |